ARK——NAS Project

其实这货早就搞定了,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发。现在终于得了个空,就终于可以写一下了。


这东西配置是这样的

SWUNG-ARK (NAS)
NAS、Syncthing同步服务器、代理服务器、Hyper-V服务器、实验服务器

Intel Core i3 4160
Asrock Rack E3C226D2i
4G+8G DDR3 1600 Kingston
ASPEED AST2300(Also used as iKVM Controller)
OCZ Vector 180 240G + Netac 60G
WD Red 4Tx2 + WD Green 2T
1Gbps x2 Ethernet
Windows Server 2016 DataCenter x64 1607

然后觉得这玩意性能太浪费了,就虚拟化了下面那个玩意

SWUNG-ARK-Ubuntu(Web服务器)
Web 服务器

2 Thread @ Intel Core i3 4160
2G RAM
25G Storage
Ubuntu Server 16.04.3 LTS x64

这个博客也跑在这个上面

顺便再搞个挖矿的,终于可以维持70-80%的CPU占用了


首先,我对NAS的要求如下:(重要性从高到低)

1.常开不关(不关机,7×24小时运行,硬盘在无访问时也可以自动关闭)

2.稳定性高(配置完成后不用随时关心运行情况)

3.存储、脱机下载

4.自动(完全无人值守)同步、备份各个设备/平台上的重要内容

5.吞吐能力100MB/s+(一般的内置机械硬盘速度)

6.数据安全冗余/隐私

6.静音

7.功耗低

嗯…好像我的要求还挺高的…


首先呢,先介绍曾经的几个历史版本,是以前这些版本让我对这个设备有了清晰的认知

SWUNG-ARK Aligator
(Raspberry Pi B+)
Broadcom BCM2835 ARM1176JZFS @ 1.2GHz
512M SDRAM
32G Sandisk Ultra @ MicroSD
2T WD @ USB2.0
100Mbps Ethernet
SWUNG-ARK Aligator

普通的存储直接用sambda解决。在上面搭了个xware来迅雷远程下载,用rsync来备份、同步数据,操作有些繁琐所以我最后自己都有些不想用:-(

性能方面,这一看便知…

USB2.0 ~480Mbps ,Ethernet ~100Mbps ,

吞吐量极限~100Mbps=12.5MB/s

这性能离100MB/s差的远啊…

再托树莓派那孱弱性能的福,操作的时候webui经常卡顿,哪怕是命令行敲一行命令也顿几秒才有反应…

但是这烂性能也带来一些好处,功耗实在低…5V 2A即功耗~10W,加上硬盘~9W,最多不会超过20W,这还是满载时可能遇到的功耗,平均功耗会比这个低得多。

评价一下这个玩意

Pros:可以常开不关,可以满足存储、脱机下载、备份等要求,功耗低(~10W)
Cons:稳定性并不高(因为超频),吞吐能力极差,性能孱弱,没有数据冗余,操作不方便

所以为了解决那些Cons,我改进了成了下面这个玩意

SWUNG-ARK Blackbird
(Lenovo ThinkPad X220)
Intel Core i7 2620M
2Gx2 DDR3 1333
HITACHI 320G HTS723232A7A364
4Tx2 WD Red RAID1 @ USB3.0
Intel 82579LM 1Gbps Ethernet
Windows 10 Pro x64 1703
SWUNG-ARK Blackbird #1
SWUNG-ARK Blackbird #2

好嘛,性能问题就这么解决了。

因为没有硬件支持RAID来做冗余,所以我发现Windows有个存储空间功能。这个很棒,甚至USB存储设备都可以做软RAID。所以,为了RAID1的数据冗余,不能用linux,忍了……

Windows通用性还是好的(虽然这种东西我还是喜欢用UNIX-based系统,Windows的命令行不好用,GUI吃资源远程管理又不方便,qwq)

存储部分全部smb共享(Windows这方面还是方便的),在上面搭了Syncthing同步数据,然后下载部分用μTorrent的webui解决

操作上来说反正都有web界面了,在各个平台上有浏览器就能访问(B/S模式还是通用性好嘛)

性能方面,USB3.0 5Gbps ,Ethernet 1Gbps, WD Red读写速度~50MB/s单盘,那么极限吞吐量~50MB/s,突发读写可以到100MB/s+(硬盘缓存,64M),这样的读写速度至少可以好好用了…

而i7(2C4T)+4G内存的组合,也保证了基本的响应速度。

功耗方面,按笔记本电源适配器算65W,一块硬盘读写算9W,那么满载功耗大概在~80W,还算是可以接受吧…(事实上基本上不可能65W的,CPU TDP也就35W…)

Pros:可以常开不关,性能不错,有数据冗余(允许1HDD down)正常运行的时候基本无需职守,功能基本上满足需求
Cons:时不时睡死需要重启(可能是笔记本自己的某些休眠策略),不太静音

最后,这是最终配置了,虽然说不是那么省电,但是其他方面基本上达到我的需求了

SWUNG-ARK Caracal
Intel Core i3 4160
Asrock Rack E3C226D2i
4G+8G DDR3 1600 Kingston
ASPEED AST2300(Also used as iKVM Controller)
OCZ Vector 180 240G + Netac 60G
WD Red 4Tx2 + WD Green 2T
Intel 1Gbps x2 Ethernet
Windows Server 2016 DataCenter x64 1607

然后觉得这玩意性能太浪费了,就虚拟化了下面那个玩意

SWUNG-ARK-Ubuntu(Web服务器)
Web 服务器,Microsoft Hyper-V虚拟化

2 Thread @ Intel Core i3 4160
2G RAM
25G Storage
Ubuntu Server 16.04.3 LTS x64

这个博客也跑在这个上面

build log会再开一个文章写的

先丢图

SWUNG-ARK Caracal #1:成品图
SWUNG-ARK Caracal #2:热插拔硬盘架
SWUNG-ARK Caracal #3:机械硬盘配置
SWUNG-ARK Caracal #4:硬盘架背板供电和后排风风扇
SWUNG-ARK Caracal #5:固态硬盘配置
SWUNG-ARK Caracal #6:主板托架特写

虽然这个主板有了硬件RAID了,但是因为没有办法导出数据了所以就…还是用Windows存储池吧,方便嘛,再说性能也没什么大的损失。

因为还是Windows平台,原来的软件方案又没有什么大问题,所以软件部分基本上全部照搬了Blackbird。

主要就是这次的存储结构的升级。

Windows 存储池有一个分层存储功能,可以把SSD和HDD分层,这是个很棒的功能,可以大幅提升突发吞吐量

≤~64G的数据的内部磁盘吞吐率托SSD的福可以到500MB/s左右的读写速度,所以现在也就是内部速率~600MB/s

网络部分,因为这个主板是有2个千兆网卡,然后我偶然发现Windows Server 2016中有一个交换机独立的链路聚合方式。好嘛,这样就不需要网络设备的支持了。直接两根网线连到路由器,最大吞吐量~2Gbps=250MB/s,实际使用的时候,虽然没有办法一个机器享受到这个速度,但是双终端同时读写的时候不会掉速,这就是共享的意义吧。

而i3+12G内存的配置对一个NAS来说绝对是绰绰有余了。那些闲置的性能,还有很多可以开发的空间吧

已经7×24小时稳定运行了约一个月了,99.11% uptime(不是100%应该是每晚的卷影备份的锅),至少我在用的时候没有碰到它down的

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这玩意没有那么节能…电源是265W的铜牌电源,但是肯定又没有这么费电。CPU TDP 54W,算上硬盘10W的话…大概70W左右吧

Pros:性能强劲,稳定性高,吞吐量满足需求,有冗余(允许1SSD+1HDD down),功能还有待开发
Cons:不是太节能

硬件方面就不必更新了,软件还要打磨。

暂且这样用一会,感觉还是不错的。

(至于电费嘛…挖罗赚回来是不是

 

《ARK——NAS Project》上有2条评论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