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想 #1——微信上的好友通知引发的

当我们与一位「老朋友」多年未见,当我们各自经历了许多不同的事件之后,我们又如何找到所谓的共同话题呢?即便是再深厚的友谊,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共同话题之上的啊。而如果仅仅是叙旧,那所谓友情也只能停滞于过去,永远无法扩展到未来了。可能所谓的朋友,都是注定要分离的……
但是这时候却想到一个反例:镜子。我们小学一年级相遇,陪我走完了整个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段。可一场中考让我们分离了。但是呢?高中不见面也有些时日了,可同学聚会/教师节探望老师,我们插科打诨依旧。我们从不怕对方对方弧,心里明白,对方一定是会回的。我们无话不聊,从国家大事到家庭琐事;从宇宙星河到自己身上的一根毫毛。有这样的朋友也是我的幸运吧。
那么,朋友真的注定要分离吗?
我不知道。
也是这两天的事情。在我们的 Telegram 群里,某位老司机谈论他的爱情观,说他不能接受那种两人明显不合的爱情。于是我插了一句嘴,「既然注定要分离,又为什么要在一起?」。老司机表示十分赞同。然而我自己想了一想,却觉得这句话很有问题,因为我们完全可以类比成「既然注定要死亡,又为什么要生活?」。这就显然是个悖论了。

可能我们无法选择。既然我们已经提及了「注定」这个词,为何不可以把它扩展一下——不仅仅只有分离、死亡这类事情是被注定的,连「在一起」和「生活」也是被注定的。仔细想想,我们活在这里,并不是我们自己选择要活在这里;我们出生的这一个事实,不是由「我」这个实体决定的,而是由上一辈人的行为决定的。而上一辈的出生,又是由上上辈决定的……我们生活不是因为我们选择要生活,而是因为当我们知道这一事实时,我们已经活在这个世界上了。无论结局是否注定,「出生」这一事实都无法再被改变。所以我们才选择生活,所谓「向死而生」。而友情、爱情这类东西,看起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,实际上很多时候也不能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。我们与什么样的人相遇,对什么样的人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愫,这些都太过微妙,也许一丁点的改变就能使这些发生极大的变化。

或许我们的未来早已由某些从前发生的事件决定好了。我们和我们那些重要的人们,就这样分分合合,如人生之过客。尽管注定了要分离,可我们却注定了要相处这么一段时间。既然互相都是无法选择的人生过客,为什么不能把这一段回忆塑造得完美一些呢?

我一直都把每一次相遇都当成最后一次,只是怕以后再没有机会了。

「三国演义」中开头就是:

天下大事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

又或者,没有什么是注定的。也就是说,「注定要分离」和「注定要死亡」这样的前提本身就是不成立的。没有哪两个人真的没有一点点和平相处的可能。某国产剧里面有这么一句台词

探亲探亲,探着探着,就亲了!

我倒是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。刚刚也提到了,友情和爱情这一类的东西,主观性还是可以很强的。你可能觉得自己很讨厌一个人,可是慢慢地,经过了一系列的事件,你忽然觉得这个人也很可爱。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,都成了一种套路,我就不扯了。这也是我的黑历史——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及过,我从前参与了某些同学的「团体」,故意排挤某个同学。而回到家躺在床上细细思索一番,又觉得,为什么他不能成为我的朋友呢?没有什么人是注定的路人。所有的机会,所有的靠近的可能,都要靠自己的这双手去争取,而不是借所谓「注定要分离」就能逃避的事情。

无论命运是注定与否,未来的道路上的那些人,还是需要靠自己争取的。

而带着牵挂上路,就不容易失了方向吧。那是一个baseline,告诉你你应该在哪里,应该到了一个什么水平,而不是在自我的圈子里迷失方向。

像是睿说的那样:

“你觉得我们会一直走下去吗?”

“未来的事情,谁知道啊。”

是啊,谁知道呢?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